
加入 Fourdesire 之前,在前公司做過的產品都是偏向一般的工具類產品,像是電腦的多媒體影音工具、編修照片的 App 軟體或是會議視訊軟體。會想要寫這篇文章,主要是因為去年一場活動中分享在 Fourdesire 做設計的經驗,有人忽然問說 「設計遊戲化產品和一般產品,最大的不同是什麼」? 遊戲化的產品並不一定會遵循 iOS 或 Android 的系統規範,為了隨著功能和概念希望帶給使用者特別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遊戲化產品與一般工具型產品的設計差異

想像你走在路上,最常見的就是提供了你基本服務的 7-ELEVEn,你注意到招牌上的三個小符號:廁所、Wi-Fi 和刀叉,讓我們一看就知道裡面有什麼附加服務。我們的生活中看到它們,就像在遊戲裡看到補血物品一樣的重要。符號是帶有一定意義的意象,除了我們認知的圖像與文字以外,聲音信號也是種符號,例如聽到《少女的祈禱》腦袋中會浮現垃圾車的樣子;文化思想和時事人物也可以是一種符號,例如愛因斯坦有著聰明的象徵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遊戲中的符號:為什麼馬力歐要吃香菇呢?

玩是一種在有限制的系統中的自由行動(Play is free movement within a system of constraints)-《The Aesthetic of Play》Brian Upton 在 Fourdesire,我們每一季會空出一天,請大家放下手邊的工作,舉辦「遊戲日(Game Day)」活動。 遊戲日的舉辦當然是希望大家能夠放鬆的「玩」,根據《The Aestheti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把玩心帶入工作:Fourdesire 遊戲日的故事

嘿!你也喜歡玩遊戲嗎?你喜歡的遊戲是哪種類型的?又是什麼樣的遊戲會讓你想推薦給你的朋友們?有時候我玩到一款很棒的遊戲時都會覺得:「哇~這些遊戲真的做得超讚的,好想推薦朋友們一起玩!」這類的遊戲並不是單純因為好玩、畫面很精緻,而是因為這些遊戲是有意義的。 遊戲不只是我們常看到的電腦或手機遊戲,而是藉由許多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:可能是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拿竹筷子及橡皮筋做成竹製手槍、與同學出遊玩的大地團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自由遊戲的意義:我們不只是在玩樂,更是在學習

我們對小時候常聽到的童話故事記憶猶新,記得故事裡多樣的角色、生動的對白與有趣的劇情。也許你也對你最喜歡的電影印象深刻,將電影故事中的主角設定成心目中的偶像、學習的榜樣或精神象徵,甚至你會將幾句電影中的對白當成座右銘,寫在筆記本上、貼在牆上、或講話的時候引用起來。 童話、小說、電影、電視劇、動畫、漫畫,甚至是舞台劇、歌劇、遠古時代的石版畫,故事從古至今用各種型態呈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,我們天生喜歡聽故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用遊戲說故事:超越文字的故事情感

我最近常覺得玩遊戲是一件很累人的事,想到小時候有一台 PS,我總是狂熱的拼命的在玩遊戲,日文看不懂也沒關係,畫面上的資訊量永遠不嫌少,那是為了玩遊戲而玩遊戲啊!對比到現在拿起手機、按進遊戲就開始發呆的我,就像是站在市中心裡看著五顏六色的招牌,人來人往的行人一樣的迷失(暈) 從紅白機開始到現在的家用主機中,許多遊戲機制都留存在很多玩家的頭腦裡。對資深一點的玩家來説,雖然已經是進入了專家模式,但這僅僅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遊戲視覺的法則:遊戲機制與視覺重心

自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(NSF)在 2016 年開始推廣跨領域科學教育後,STEM 學習就變成一個很熱門的名詞。STEM 四個字母分別代表了科學(Science)、技術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和數學(Mathematics)。現代個人電腦和手機如此普及,隨著時代潮流「程式教育」好像逐漸變成一個「外文學習」一樣的熱門名詞。 Apple 在 2016 年推出的《Swif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玩遊戲學程式,讓想像力成為你的原始碼!

最近一直在想,如果有機會見到 Phil Duncan 和 Oli De-Vine 本人,我要用什麼方式跟他表達我的欽佩?你可能想問,誰是 Phil Duncan ?誰又是 Oli De-Vine ?不過如果你最近也買了 Nintendo Switch,或在朋友家裡一起用 Nintendo Switch 玩了這款遊戲《Overcooked(中譯:地獄廚房)》,你大概也會跟我一樣佩服這款遊戲所帶來的影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一起煮飯吧!那些作為「社交黏合劑」的遊戲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