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 使用者介面

瀏覽器上的標籤(Tab)式分頁功能,讓我們能同時新增很多不同的網頁,並且可以輕鬆又快速的在不同的網頁間切換,而不需要開啟過多的視窗。可惜在螢幕空間狹小的行動裝置中,傳統的標籤分頁是窒礙難行的,所以我們必須發展其他的標籤切換模式,來增進使用性。 Andrew Warr 與 Ed H. Chi 於 2013 年發表的論文中,就針對行動裝置中常見的兩種模式進行了使用者測試與比較,分別是分頁式(Pages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行動裝置的網頁切換模式 PK 賽:Swipe Vs. Scroll

去年微軟發表了 Windows 8 所搭載的 Metro UI 後,就掀起了一陣扁平介面設計(Flat UI Design)的熱潮,許多網站、App、介面設計和互動設計都開始採用了這種風格。Google 在前一陣子的設計革新中也運用了許多扁平設計的元素,就連上星期蘋果 WWDC 上發表的 iOS7 都有著那麼一點點扁平設計的影子。 但到底什麼是扁平設計呢?採用扁平設計就真的放棄了所謂的擬物設計(S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立足在擬物與扁平之間

產品開發的分工,是一件挑戰團隊合作技巧的事情。以網頁開發來說,由於網頁的特性,單純的網頁視覺設計師很少能夠直接掌握產品最終的外觀,往往是在繪圖軟體裡面將視覺部分定稿,再由前端工程師根據設計來將產品的視覺部分實現出來。舉凡圖片的尺寸、位置,元件的效果、色彩的 RGB 值、文字的尺寸等等,都必須清楚的傳達才能夠完整的重現原本的設計。 而在開發 App 的時候,這些問題一樣存在。在大部分的時候,我們都使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他真的不是我兄弟:像素跟點大不同

互動與使用者介面設計,是一個與使用者對話的過程,我們設計一個介面、一個互動流程,讓使用者可以遨遊其中不會感受到困擾。我們曾經在〈複雜與簡單?令人困擾的設計平衡〉中探討過容易學習的介面比簡單的介面更重要,但是到底如何設計一個容易學習的介面呢? 互動設計師 David Hogue 在 Interaction Design Fundamentals 中提到的五個重要的互動設計原則,提供了我們一個很棒的參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互動設計的生命週期與法則

使用者介面中,有很大的一個部分的比例是屬於動畫效果呈現的部份,但是由於在討論的過程中,我們很難僅透過圖片或文字來解釋與描述動畫效果的呈現方式,因此這些細節常常最容易被忽略或是草草了事。 優秀的動畫效果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,除了有趣、好看、增加介面的質感以外,更可以增添介面上的邏輯性。像是在電腦作業系統中,當使用者縮小程式視窗時,都會有一個該視窗縮小的動畫,使用者透過餘光便可以確認視窗被縮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介面動畫的微小細節:壓縮與伸展效果

有的人是左撇子,有的人是右撇子,但在螢幕裡面的虛擬世界,同樣的介面之於他們,是否會造成操作的習慣以及效率的不同呢?其實先不管你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,相對的位置與距離就能夠影響你兩手的操作反應與舒適度,我們可以透過「賽門效應」(Simon Effect)來看看出其中的差異。 賽門效應的簡單實驗如下,假設有個螢幕,會在螢幕中的左右不定時的出現閃爍的光,如果出現紅色的話,我們就必須按下左邊的按鈕,反之如果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針對左、右撇子的介面設計

在行動裝置小小的平面螢幕裡,無論是平面風格(Flat Design)還是仿真介面(Skeuomorphism),我們是否能夠在手指滑動之間,跳脫出二維的空間,為使用者創造出額外的層次與空間感呢? 也許以下影片能夠給你一些想法: 利用人眼視覺,創造遠近層次感 人們在判斷物體的空間關係時,有兩個主要的方式:「雙眼視覺」(Binocular Vision)以及「運動視差」(Motion Parallax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視差設計:如何在狹小的手機畫面中製造「空間感」

當一個產品完成核心部分的需求之後,我們就可以準備開始研究細節的問題。 一個產品幾乎每個層面都可以談論細節,其中還包括表面上看得到的,以及表面上看不到的。表面上看得到的細節很簡單,花時間去做、去嘗試、去犯錯、去修正就好了。 而看不到的細節諸如產品定位、使用者體驗等等,除了依靠長期經驗的累積、研究與使用者反饋外,很難清楚的知道到底該怎麼去製作與修正。 平面、動畫、互動按鈕少了細節就少很多 筆者曾經做過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魔鬼藏在設計細節裡:互動按鈕大小事

在設計任何一種介面的時候,常常有兩種事情困擾著我們,一種是我們想要設計出最簡單、清爽的介面,另一種則是我們想要設計出最直覺、最容易理解的操作方式。 這兩個設計的方向偶爾會像卡通影片中的小天使與小惡魔,在設計師的腦袋裡面交戰,希望能尋找出同時能夠簡單清爽、又能夠直覺操作的介面。 令人困擾的電視遙控器,功能那麼多按扭該怎麼設計 我們常常會覺得按鈕愈少,愈容易被使用者記憶與理解。例如電視遙控器只要有開關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介面設計的兩難:問題其實不在「簡單」或「複雜」!

對話框(Dialog)是個好用又方便的工具,通常用來再三確認使用者的操作動作與決策,以避免一時的手誤或誤會操作。因此,對話框常用於重要動作的確認,例如:「你確定要刪除這個聯絡人嗎?」 但若對話框搭配了不適當的回應選項文字,反而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與誤解,有時還可能做了錯誤的決定。 對話框最常見的不當設計,就是選項上的文字出現:「是(YES)與否(NO)」。 回想在學生時期考試的時候,O 與 X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使用者其實都不專心:使用者中心的對話框設計指南

常在網路上到處瀏覽的朋友一定對「驗證碼」這種東西不陌生,通常會出現驗證碼的場合不外乎就是為了安全性的考量,為了防止駭客利用自動化程式做暴力式的登入嘗試,防止自動化程式在留言板討論區等的洗版行為,或是頻繁存取導致伺服器崩潰等等情況,而設立的安全性確認措施。 簡單來說,驗證碼的存在只有一個任務:「確認你是真人還是機器人!」 驗證碼的正式名稱叫做「自動區分計算機和人類的圖靈測試」(Completely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阻擋機器人的神奇驗證碼系統

在設計資料量比較大的網站或是應用程式時,我們常常會遇到的問題是要採用分頁(Pagination),還是移動捲軸(Scrolling)便自動載入、呈現資料。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頁面在載入新資訊的時候,都是採用移動捲軸自動載入的方式;Pinterest 開始流行之後,許多網站設計都採用這種被暱稱為「瀑布流」的設計。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網站,例如搜尋引擎巨擘 Google、和照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從資料出發:分頁還是捲軸?

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中,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各種不同的圖示。即使是我們平常每天瀏覽的網頁中,除了文字、圖片以外,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標示功能與美觀效果的圖示了。 圖示的功能很多,有的是表示啟動一個程式,或界面上的一個功能;有時候是代表按鈕上的功能,或只是為了單純美觀好看。 2011 年 10 月 Gmail 網頁系統的一次改版,將頁面的按鈕做了很大的變動,一個很顯著的差別就是,原本以「文字」為主的功能列表, ...
READ MORE
Comments Off on 圖示設計:辨識度與使用性